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,并同时推出「一孩政策」以控制国家的人口增长。直到2013年,中国才开始放宽「单独二胎」,夫妇只要其中一人是独生子女,可免受「一孩政策」限制,获准生育第二胎。面对劳动年龄人口下降,人口结构老龄化,「十三五」规划纲要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(以下简称「二孩政策」)。过去10年,中国内地出生人口平均每年约有1,600万,2016年开始实施二孩政策,相信未来出生人口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。另一方面,内地独生子女已步入生儿育女的阶段,他们较上一代更愿意花钱购买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;相信内地母婴用品及婴幼儿相关的服务业将为企业带来不少的商机。
图:2006-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
新增二孩将集中于城镇
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,全国符合二孩政策的适龄生育夫妇约有9,000万对,预期「十三五」每年出生人口将介乎1,750万至2,100万。虽然出生人口未必与当局预期相符,但中国庞大的出生人口基数和额外新增婴儿的数量,肯定会扩大内地母婴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市场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测,新增二孩主要集中于城镇,占全部新增二孩出生数量的76%。据《2015CBME中国孕婴童消费市场调查报告》,城镇家庭月均育儿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约11%,育儿平均月支出约1,012元(人民币,下同)。以此推算,若全国每年有100万名新增二孩,将为城镇的母婴产品及服务市场带来额外92.3亿元的商机。另一方面,随着家庭收入增加,育儿支出亦相对提升。
2016年中国实施「二孩政策」
追求高品质的进口母婴用品
婴儿出生数目增加,将会直接带动母婴用品的需求,例如婴儿食品、服饰、玩具、洗涤用品、日常用品等。根据尼尔森监测数据,中国内地婴幼儿快速消费品行业[1]在2015年增长18%,销售额约1,030亿元人民币。当中婴儿食品和护理用品的增长分别达15%和23%,高于整体婴幼儿快速消费品的增长。
近年内地有不少母婴产品的负面报导,父母对产品安全有较高的顾虑,部分家长有着「价格越高质量越好」的消费心态,愿意花费更高的价格购买更优质、更安全的进口产品给子女。加上内地新晋父母以80-90后为主,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,习惯追求品质生活,对进口婴儿食品及母婴日用品需求越来越高。重点产业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、服饰、玩具等。根据贸发局《中国内地婴童用品市场调查》,65%的受访者父母由于担心内地婴童品牌/产品的品质,会倾向购买香港和外国品牌/产品。
母婴用品向功能化发展
内地父母不仅对母婴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意识提升,他们对产品细分功能有进一步的要求。例如针对父母和婴孩的不同需要,奶瓶的瓶身设计也有分别。弯瓶的瓶身设计可让父母较轻松地握着奶瓶,而曲线的瓶身设计则适合训练婴儿自己拿着奶瓶进食。随着内地消费者对母婴用品的要求日益成熟和专业,企业需要细分市场,推出设计创新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垂青。
除了婴儿用品外,港商也不能忽略孕妇的产品市场。在职母亲在内地越来越普及,她们有一定程度的购买力,她们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既美观又实用的孕妇用品。例如在职母亲需要适合上班穿着的孕妇装,以母乳喂哺孩子的母亲需要易于携带的挤奶器和保冷袋等。因此,相关的孕妇及母婴用品的市场潜力亦不可忽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