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我国出口玩具行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当前位置: 行业资讯

发布日期:2014-07-25 16:18:00 来源:中外玩具网 阅读次数:

  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和出口国。2014年1-4月份,我国共出口玩具22.8亿美元,较2013年同期增长11.1%。近期,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玩具企业进行了调研,发现出口玩具行业在持续发展背后面临多重困境,应引起高度关注。

   一是技术壁垒频出,玩具出口面临严峻考验。近年来,欧盟、美国等我国玩具出口主要市场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出台。如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布了一份“技术资料指导性文件”,要求企业出口至欧盟的玩具都需要提供技术档案,该法规将于2015年底实施,同时欧盟连续发布新修订的玩具安全指令,新增多项限定内容,涉及物理机械特性、化学特性等多方面。韩国化学品注册与评估法案(K-REACH)要求玩具、纺织、轮胎等相关企业也需履行备案、登记及风险评估等义务,该法案将于2015年初实施;台湾地区标准检验局于3月起增列儿童玩具中“甲酰胺残留量”的强制检验项目。据统计,2014年1-4月份,欧盟共通报我国出口玩具产品161起,同比增长87.21%,占通报总数的40.35%;美国CPSC通报我国玩具产品11起,主要原因是玩具小零件易脱落,存在窒息危害。

  二是竞争优势下降,产业转移风险隐现。由于国内劳动力、原材料、检测费等成本不断上涨,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明显,导致我国与南美、东南亚等玩具产区的比较竞争优势下滑。据了解,今年以来,仅玩具企业工人工资同比上涨近20%,塑料、油漆、电镀材料等相关原材料的价格涨幅达到5%-10%。据统计,2013年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实施后,出口玩具的部分重金属检测项目增至19项,导致企业的检测成本增加将近2成,以电动玩具为例,仅测试费用就高达上万元,大大压缩利润空间。同时,南美、东南亚等地玩具制造发展迅猛,产业链不断完善,并凭借廉价劳动力资源迅速抢占国外玩具订单,如巴西玩具生产商协会曾表示,要将76%的国产玩具价格降至50雷亚尔以下,以提高与进口中国玩具的竞争力。部分国内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,尝试将配套原料较少、工序较简单、人力需求较大的工序外发或直接到海外投资设厂。如国内某韩资布绒玩具生产企业,因在印尼投建工厂,导致国内员工数量由2008年的2000名减至200人。玩具产业转移的长期威胁不容忽视。

  三是产业模式落后,制约玩具产品出口。虽然我国玩具出口量大,但大多处于价格低端或是贴牌生产,在内容设计、品牌塑造等高附加值环节竞争力较弱,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。以玩具进出口单价为例,2014年1-4月份我国进口玩具平均单价为1.29美元,出口玩具平均单价为0.31美元,仅为进口玩具的1/4。同时,出口市场和产品种类相对单一,目前我国出口玩具的主要市场仍是欧盟和美国,一季度我国共出口欧盟、美国玩具产品货值13.3亿美元,占出口总量的58.1%;产品仍以填充玩具和塑料玩具等缺乏创新性的传统玩具为主,以山东地区为例, 1-4月共出口填充和塑料玩具3352批、货值8712.3万美元,占玩具出口总量的89%和87%。据了解,美国一项调查显示,1000对育有2至10岁孩子的父母当中,有超过一半的父母会选择电子产品作为礼物送给孩子,新型电子玩具产品的热销已影响到整个传统玩具产业,使得传统玩具的吸引力越来越弱。

  为降低上述因素对我国玩具出口的不利影响,检验检疫部门建议:一是企业应做好国外法规的收集和技术储备,通过改进生产方法和制造工艺,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,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标准;二是通过提升核心技术水平,塑造自主品牌,提高玩具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;三是加大对东盟、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,实现多元化发展,避免单一市场风险。